rectangle

EXTRANS 将物流的力量推动到全世界.

中欧班列:连接亚欧的钢铁纽带

导语: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,国际物流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而中欧班列,作为一种新兴且极具影响力的运输方式,正日益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及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的重要桥梁。

 

一、中欧班列的定义与发展历程

     中欧班列是由中国国铁集团组织,往返于中国与欧洲及 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的集装箱铁路联运列车。2011 年首列 “渝新欧” 从重庆发车,截至 2025 年 6 月累计开行超 11 万列,货值超 4500 亿美元,成为国际物流重要通道。

 

二、中欧班列的线路网络

      中欧班列铺划了西、中、东三条通道。西部通道由中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(霍尔果斯)出境,中部通道由中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,东部通道由中国东北地区经满洲里(绥芬河)出境。

      如今,中欧班列的运输网络不断拓展延伸。在中国境内,已有 128 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;在境外,已通达欧洲 26 个国家 229 个城市以及 11 个亚洲国家超过 100 个城市 。以西安为例,其作为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城市,中欧班列(长安号)已累计开行 21193 列(截至 2023 年 12 月 15 日),平均每 100 分钟就有一列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或到达,成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年度开行量突破 5000 列、累计开行量超过 20000 列的城市。通过这些密集的线路网络,中欧班列编织起了一张覆盖亚欧大陆的物流大网,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。

 

三、中欧班列的独特优势

  • 时效优势显著:相较于传统海运,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大幅缩短。以往从中国到欧洲的海运需要 20 - 30 天,而如今中欧班列的运行时间基本稳定在 10 - 15 天 。这对于一些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货物,如电子产品、时令商品等来说,具有极大的吸引力。例如,一些欧洲市场急需的新款手机、电脑等电子产品,通过中欧班列能够更快速地送达,满足欧洲消费者的需求,也增强了中国电子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。
  • 成本优势突出:中欧班列的运输成本介于空运与海运之间。虽然空运速度快,但成本高昂;海运成本虽低,但运输时间长。中欧班列很好地平衡了这两者的关系,对于一些高价值、时效性要求又相对较高的货物,其性价比优势尤为明显。而且随着中欧班列开行规模的不断扩大,规模效应逐渐显现,运输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。
  • 稳定性强,受自然因素影响小:海运容易受到恶劣天气、海洋状况等自然因素的影响,如台风、海啸等可能导致运输延误甚至货物损失。而中欧班列运行在铁路上,基本不受天气变化的干扰,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运行状态,为货物的按时交付提供了有力保障。这使得企业在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时,能够更加准确地预估货物运输时间,降低供应链风险。
  • 运输货物品类丰富:中欧班列运送的货物品类已经从最初的服装鞋帽、电子电器、机械设备等少数品类,拓展到如今的 53 个门类、5 万多种商品 。不仅有传统的工业制成品,还涵盖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、食品、医药、新能源汽车、锂离子电池产品和光伏产品等多个领域。例如,中国的优质茶叶、特色调味品等食品类货物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欧洲市场,丰富了欧洲消费者的餐桌;欧洲的奶制品、红酒等也搭乘中欧班列走进了中国消费者的生活。据统计,去年中欧班列运输的食品类货物货值增长了 50% 。

 

四、中欧班列的未来发展方向

   1)完善基础设施:

    • 国内升级铁路场站,如重庆团结村中心站改造后装卸效率提升 20%-30%;
    • 推动边境口岸轨距统一,加强与沿线国家铁路通信合作。

   2)提升信息化水平:

    • 搭建全程跟踪平台,开发手机 APP 实现货物状态实时查询;
    • 用大数据优化线路规划,满载率已提升 15%-20%。

   3)拓展多元服务:

    • 推出冷链、大件运输等特种服务(如冷藏集装箱满足欧洲生鲜需求);
    • 在欧洲建设物流园区,提供仓储、加工等一站式服务。

   4)强化多式联运:

    • 与公路、海运衔接,形成 “工厂 - 班列 - 客户” 门到门运输;
    • 在沿海港口建联运枢纽,实现铁路与海运无缝对接。

   5)创新发展模式:

    • 发展 “人文班列”“旅游班列” 促进文化旅游交流;
    • 应用绿色技术减碳,契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。

 

结语:中欧班列作为 “一带一路” 旗舰项目,将以创新持续赋能全球贸易,成为连接亚欧的核心物流纽带。

Share this article :

back-to-top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