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ctangle

EXTRANS 将物流的力量推动到全世界.

中越国际道路运输新通道开通:澜湄合作再添“黄金走廊”


序言:2025年5月14日,中国至越南河内的国际道路运输新通道正式启用,标志着大湄公河次区域(GMS)跨境物流网络取得重大突破。当日,18辆货车和2辆客车搭载电子元器件、生鲜农产品、日用百货等货物,从中国广西南宁和云南昆明同步发车,首次持CBTA(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便利运输协定)证件直达越南腹地。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优化了中越跨境物流体系,更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了新活力。具体表现为: 

  

一、制度突破:CBTA证件破解跨境物流难题 

  • 覆盖范围广:CBTA协定涵盖中国、越南、老挝、缅甸、泰国、柬埔寨6国,允许客货车辆在GMS框架下自由通行,显著降低传统跨境运输的行政壁垒; 
  • 流程高效化:车辆无需频繁更换牌照或重复申报,实现单证“一证通行”;海关、边检部门协同作业,通关时间缩短50%以上。 
  • 成本大幅降低:企业节省车辆通关、转运、代理等中间环节费用,运输效率提升30%以上; 

 

二、双通道布局:构建高效"门到门"物流网络 

1)南宁—河内线: 

  • 路线:南宁综保区→友谊关口岸→越南谅山→北江→北宁→河内(全程约400公里,耗时2天); 
  • 核心优势:直达越南北部工业带,服务电子产品、机械零部件等高附加值产业。运输时效较传统模式提升40%,助力"中国制造"快速进入东南亚市场。 

2)昆明—河内线: 

  • 路线:昆明综保区→河口口岸→越南老街→安沛→越池→河内(全程约700公里,耗时2天); 
  • 战略意义:强化中国西南与越南中北部资源、农产品贸易通道,推动"西部陆海新通道"向南延伸,衔接RCEP区域供应链。 

3)经济效益: 

  • 时效提升:相较传统分段运输模式,新线路单程节省至少1天时间; 
  • 成本优化:每辆货车运输成本减少800-1000元,年均可为跨境物流企业降本超百万元; 

 

三、经贸红利:供应链升级与市场拓展 

  • 产业链协同:电子元器件、精密设备等时效敏感型货物实现“门到门”直达,促进中越制造业深度融合,形成"中国研发+越南组装"的新型分工模式; 
  • 农产品互通:云南、广西的生鲜蔬菜24小时内抵越,越南热带水果、水产品返程运输时效同步提升,助力双方共建“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”。 
  • 市场扩容:新通道覆盖越南河内及周边经济圈(占越南GDP 30%以上),为中国商品进入东南亚核心市场提供跳板。 

 

四、人文纽带:从“货畅其流”到“人畅其行” 

  • 文旅融合:跨境客车线路开通为中越跨境旅游、商务考察提供便利,更有助于文化交流深度融合,预计年内新增双向客流超10万人次。 
  • 机制保障:中越交通、海关、边防部门全程随车护航,联合优化通关流程,探索“一站式”边检模式。设立24小时应急协调热线,确保运输安全与效率。 
  • 战略契机:2025年适逢中越建交75周年暨“中越人文交流年”,新通道成为两国“硬联通”与“软联通”协同推进的典范。 

 

五、区域愿景:打造澜湄合作"黄金运输网络" 

  • 示范效应:新通道为GMS国家跨境运输规则对接提供可复制样板,未来将扩展至老挝、泰国,形成覆盖中南半岛的物流网络。 
  • 政策叠加红利:与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形成联动,进一步降低区域贸易成本,推动澜湄合作从"交通互联"向"经济融合"升级。 

 

结语:中越国际道路运输新通道不仅是物流网络的延伸,更是区域一体化合作的里程碑。通过制度创新(CBTA)、路径优化(双线路)与跨部门协同,中越为澜湄国家共建“高效、包容、可持续”的跨境经济走廊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,也为全球南南合作注入新动能。 

Share this article :

back-to-top

top